广州大道南天雄布市路口,交警现场查扣了一批非法搭客载货的 “五类车”并拖走处理。
记者巡访海珠白云天河等路段发现 执法打击不敌市场需求 “五类车”禁绝难
广州禁摩6年多来,“五类车”市场正经历着多番变化:批发市场旁,“五类车”扎堆,行人经过时依然是“步步惊心”;电动三轮已成“五类车”中“主力车型”;司机从地铁口等客改为机动寻客……
变化的背后是,执法部门的打击、市场需求的坚挺及补充型公交产品的生成。它们都深深影响了“五类车”的业态。
记者观察:市场需求旺 “五类车”仍火
一周以来,记者在海珠、白云、天河等路段巡访发现,摩托车在老八区基本难觅踪迹,电动三轮成为违规车中最主力的车型。
海珠区逸景路、瑞康路是广州“五类车”的集中场所之一。因整个布匹、纺织市场片区形成天然的需求,“五类车”仍然呈现热闹火爆之势。
在珠江纺织市场做生意的廖先生说,他每月要支出四位数的成本给“五类车”们。廖先生说,连市场的封闭环境内都有电动三轮。“没那玩意很难把货运出去。”
每天上午开始,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布匹商们在这里看样议价,每天下午4时多,巨量的货物从此发出。五类车是人、货“最方便”的载体,因而就有了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和从业市场。
在海珠区,“五类车”问题较为突出的有广州大道南、新港路、滨江路等主干道以及鹭江村、康乐村、逸景路、五凤村等区域。半个多月前,海珠警方在以上区域实施专门打击,两天时间就扣车逾千辆。
而相关基层政府也一直在探索管理方式。海珠区去年下半年在凤阳康乐村开展“交通自治”试点,在康乐村实施分时段封闭管理,试行运营一批达到安全标准、纳入管理的电瓶车,同时以一元的低价投入市场,挤压非法五类车的空间。
车主自述:月入4000元 雨天生意多
3月22日晚上10时许,五仙桥路口,四川人吴贵骑着电动三轮车出发了。
吴贵今年44岁,车是两个月前花5000元买的。“起步价是10块钱。很多客人都会说,比的士还贵!”吴贵说,这个生意并不好做,白天出来风险大,被交警抓到,没有证的话要拘留15天。“我就是没有证的。”所以,他们一般会夜里出来,平时车子就停在租住的城中村里。停车时,吴贵会把前轮拆下来,“防止有人来拖车”。
入行前老乡告诉他,勤快运气好的话,一个月能挣8000元。不过吴贵入行后觉得,要挣8000元需要白天出去冒险,而且要马不停蹄地跑,他现在一个月大概能挣4000元。“最高兴是下雨天,下雨天的生意那是轮回地转!”吴贵还说。
来自河南的小白在鹭江地铁站附近载客,他的工具是一辆电动单车。一名市民踏出地铁口走到新港路,小白的车平稳地滑到了他面前:“大哥,坐车吗?”
小白说,以前他们都是在地铁口等客。后来交警抓得紧了,加上有便衣警员,他们就改为机动寻客。
小白告称,这里的载客司机很多都是老乡、熟人,大家心照不宣地各自规划好“地盘”。有时还会分出先后次序,一个客人招手,排在最前面的车上去,不能插队。“哪里客人比较多,哪里不大容易被抓,我们都知道。”
市民观点:“微循环”也要“快循环”
程先生是小白的客户之一。程先生讲述,前几年打击五类车的时候,广州推行交通微循环。他居住的区域和晓港地铁站之间,就建设了一条460路接驳线,十分方便。460路运行以后,他和邻居都极少光顾五类车。“小巴又安全又便宜,你说大家会选哪样?”
后来,程先生发现车越来越挤,开车间隔有时也很长。在上下班的时段,他已挤不上去了。“有时赶时间,还是得坐电动单车。”程先生说,“微循环”很便民,但也要“快循环”,如果循环慢了,接驳小巴还是敌不过“五类车”。
交警建议:若出事故倒查停车地村委
基层交警“加倍”一直在城郊结合部执勤。对于禁而不止的“五类车”,他有自己的看法。“加倍”说,现在市区的摩托大大减少,违规加油也会变少。油路一断,摩托车运行不了,就会慢慢绝迹。
他也承认电动三轮车“取而代之”的现状。“这是一个关乎社会综合治理的话题。现在电动三轮车都是停在村里、出租屋旁,如果发生责任事故,建议可以倒查村委,追究一定的责任。”
未来方向:探索收编部分“五类车”
“十几万人和货物出行,完全禁绝"五类车"不太可能,能控制就很不错了。”海珠区康乐西街闸口一名管理员说。
凤阳街负责人曾表示,中大布市需要大量零散货物的运输、城中村居民区也有出行需求。然而,新开通的短途公交线路常要等近半个小时才有一班车,还要受早晚运行时间的限制。这与“五类车”的 “全天候服务”形成巨大反差。目前,“交通自治”的措施是希望通过疏导交通,来解决“五类车”顽疾。而更根本的措施,应该是推行增设短驳线路,如增设电瓶车、公共自行车等代步工具。
凤阳街还打算在未找到有效的出行或货运替代品之前,探索收编部分“五类车”,统一车辆和人员标识,通过公共交通安全知识和法规的培训后,允许其在限定的区域和时间段运营,暂时解决市民出行和零担货物运输的问题,逐步引导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