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社会是否管理先进的重要指标。澳门地方狭小,人口密度大,28.6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着50多万人口。摩托车在解决私人交通出行方面至关重要,数据显示,澳门摩托车有103,798辆,而且还在不断攀升。数目庞大的摩托车带来严重的停车问题,虽然政府机构推行“全澳增设电单车车位工程”计划,在原有2万5车位的基础上,准备利用人行道及天桥等空间,增建1万个车位的停放点,但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由此造成了无处不在的严重的违法停车问题。2007年前8个月车辆违反交通条例就达到惊人的444,208宗,其中绝大多数为违法停车案件。交通事务局表示,澳门特区政府将想方设法增加停车位,以满足公众的停车需求。
但我们不禁要问,增加停车位是解决摩托车问题的唯一方法吗?有没有更好的更长远的解决方法呢?澳门面积狭小,驾驶摩托车出行很少连续超过15分钟,每天总的使用时间也很难超过1个小时,所以绝大多数时间,摩托车没有为我们带来价值,反而为我们带来了麻烦。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拥有一辆自己的摩托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要有摩托车用,为什么非得买来大多数时间闲置不用呢?推广摩托车租赁方案让大家共享优质服务,个人和公众都会从中受益,下面几个推行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城市会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国内外城市的先进做法
自行车分享项目能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能强身健体,还能解决自行车乱停乱放以及失窃等问题。在丹麦、瑞典等发达国家,在伦敦、巴黎等超级都市,用自行车代替汽车已经成为一种流行风潮。巴黎于 2007 年 7 月15 日开始实施自行车租赁业务,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已拥有了 20 万用户,并已实现了 2,600万次服务,平均每辆车每天可以使用 3.5 次。至2008年第2季度,已有1751个租赁点和25100 辆自行车投入运营。
杭州借鉴了欧洲城市的经验,于2008年5月1日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到2010年,公共自行车已从最初的61个服务点、2800辆自行车,发展到2000多个服务点、5万辆自行车。目前在市中心区域,大约每隔300米就可以找到公共自行车服务点,70%以上的服务点可以24小时自助服务。这一便民举措获得非凡的社会效益,数据显示,公共自行车从初期日均车辆租用频率的0.93次,到目前日最高租用量已达到32万人次,相当于每辆车平均每天出借6次。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显著降低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减少了尾气排放,改善了城市环境。
摩托车分享项目的运行思路
其一,组建一家专业租赁公司,明确其角色定位。新组建的摩托车租赁公司应该定位于公益性机构,追求适度的盈亏平衡,所以应由政府机构来主持运营。本着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目前居民所拥有的摩托车可以经过估价,出售给租赁公司。初期政府需要提供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比如提供免费停放点或者税费减免,推动租赁公司尽快开拓业务,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如果租赁公司能够吸引绝大多数摩托车主,根据1辆公用摩托可以代替5辆私人摩托车来计算,将来只需3万辆摩托车就可以保证公众的正常出行。
其二,合理确定收费,诱导现有摩托主参加。为了吸引更多摩托车主加入租赁者行列,租金一定要优惠。针对澳门交通实际,租赁费用计算可以10分钟为单位,10分钟以内免费,然后每超过10分钟加收5元澳币。科学设置租赁摩托的服务站和车辆数量,确保绝大多数地点步行5到7分钟就可以到最近的服务站,并保持足够数量的车辆可用。摩托车的租借和归还应采用先进的自助式设备,减少环节和时间耗费,支付手段宜采用会员卡或者手机等电子手段完成。通过低廉收费可以快速聚集大量会员,实现规模效应,开动脑筋挖掘服务站和摩托车资源,利用车身广告、服务站广告以及联合营销等手段获取额外收入,以便抵消部分运营成本,弥补低收费带来的亏损。
其三,重视交通潮汐现象,合理调配资源以保证使用者满意。城市交通流存在潮汐现象,比如上下班高峰,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流向要求。摩托车租赁业务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为此可以安排专用车辆对不同租赁点间的车辆进行平衡调配。当然,这就会遇到新的问题,摩托车需要卡车来运送,当然这些运送活动需要选择合理时间来操作,否则会因此而产生新的道路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