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摩托车畸形价格是怎样炼成的 ?
导读:
对自主品牌的一种保护?
进口关税有多高
价格垄断?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近日,进口车国内外差价大备受关注,一些车型国内外差价竟高达三四倍。然而,任何事情总是有因有果,进口车的暴利必然是由一些因素组成,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但是最终归结到一点,存在即合理。市场经济是由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控制的,在这个大的环境氛围中,进口车暴利纠结是怎样产生的?
对自主品牌的一种保护?
想要研究进口车高价的问题,就要研究“看不见的手”——在进口车市场中,存在的产业链问题。在汽车产业链中,厂家处于发起人/终结者的位置,厂家生产出产品,经过经销商,传达给消费者,消费者有了消费需求,厂家才能继续生产汽车,然后再通过经销商传到消费者手里,如此形成一个大循环。
那么,厂家的定价依据,除了要考虑到成本外,还要考虑到利润,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厂家通过拉高售价来达到打造品牌,拉高品牌知名度的目的,具体到进口车而言,也就是为国产化做好铺路准备。
其实,中国的汽车市场蛋糕也就那么大,数据显示,进口车的市场占有率大概在5.7%左右。进口车之所以只占有这么小的比重,相必也是与其高价密切相关的。
汽车行业专家苏晖曾表示:“一般而言,自主品牌汽车的平均单车利润率能达到15%至20%,合资品牌大概能达到50%左右,一些进口车可以达到80%至90%,豪华车则可以超过100%。”就汽车的终端售价与生产成本的比率而言,进口车的平均利润率大于合资汽车,合资汽车平均利润率又大于自主品牌汽车。
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汽车制造不是中国工业部门中最大的行业,但其产生的利润高于任何其它工业行业。今年上半年,汽车业以位居第四的销售额,贡献了41个工业行业中最高的利润。如果说,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我们可不可以认为,对于进口车的高价的放纵实际上是对我们自主品牌的一种保护。
但是,对于这样的“保护”,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质疑,“如果豪车加价这种营销方式渗入到普通热门车型,则会引起普通购车者的注意和反感。”这对于产业链的优化循环也将是不利因素。该人士举例道“iphone在美国卖99美元,在中国却要5000左右的人民币。但是iphone在中国还是成了“街机”。有人愿意出高价,有人愿意买单。这就是商业规律,唯有中国自主品牌强大了,在世界有地位了,才能遏制高价暴利行为,但这或许还需要很久。”
进口关税有多高
国家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下,主要起着调节监督的作用。
在现行进口车定税政策标准下,一辆进口车由三项税种构成:关税为25%,增值税为17%,消费税——由1%-40%共分为7档。综合下来,一辆进口车的价格应为原车价的1.2倍左右。
以宝马X5为例,其厂商建议零售价4.6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74万人民币,加上运输成本,到岸价约为33万,如果我们加上25%关税、17%增值税和5%消费税,需交关税约21.8万,完税价为54.8万元,而国内报价88.7万,比完税之后仍高出了1,62倍,比美国相当于增长了289%。
我国1994年开征了消费税,2006年4月1日进行过调整,而大排量汽车则是征收奢侈税的14种商品之一。但是,进口车有没有加收奢侈税,我们无从得知,这只是从一个侧面证实一下,国家对汽车的定位依然为“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这与我国现在的消费状况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殊不知,现在的汽车对于普通消费者,只是代步工具而已。
当然,国家税收的制定,也不排除保护自主品牌的成分,这终将是一个深刻的话题。
价格垄断?
我们再来找寻除了税收之外,另外的高价来源——经销商环节。
一位不愿具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进口车的经营成本是刚性的,经销商的利润是弹性的。进口车销售需获得厂家授权,从而实现对进口车资源、渠道及定价的全面控制。”这也正是被业内相关人士认为的,当前国内进口汽车市场价格畸高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现行有关政策已经严重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现状,并被一些进口汽车厂商不当利用,变相实施涉嫌垄断的市场策略。
我国自2001年底加入WTO之后,为了规范国内汽车市场产销,2005年起相继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在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
那么,进口车这方面,真的存在垄断吗?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垄断。
垄断,百度百科对它的解释是: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
中国的三家反垄断执法机构分别是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下设的反垄断局、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以及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相关人士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反垄断法》规定,涉及到市场价格的,主要判定其是否存在以下两种垄断行为:(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在中央电视台随后跟进的专题报道中,一份国内热销进口豪车的利润清单被曝光。该报道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一辆售价189.8万辆的进口车,汽车厂商获利47万元,属于暴利;第二,汽车厂商对经销商内部规定,189.8万元价格不经中国总代理同意不得变动,这被质疑构成了价格垄断。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反垄断法》严格禁止经营者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也禁止供应商与经销商达成协议,以固定产品的零售价格或限定最低零售价格。如汽车供应商存在以上违法行为,将依法受到处罚。有必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办法》)进行修改完善。
经销商这是这个商业链条中,最柔软,也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一环,我不想妄下定论。其次,事物存在即合理,经销商即使有暴利的存在,那么必然也是市场需求。最后,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查清进口车究竟存不存在垄断,以还消费者一个清白的消费市场。
说完厂家,说完经销商,说完我们的相关监管制度,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链条中最后的环节——消费者。
畸形的消费模式
所谓畸形消费是由于消费变态心理而引起的消费态势,是一种不良的消费方式,其中包括,抢购、癖好消费、排斥消费等多种消费形式,而研究表明,这所有的畸形消费模式中,攀比消费,面子消费在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中,所占比重最大。在豪华车消费上,也确实也存在越贵越有人买的现象,并且觉得越贵越好,越贵越不觉得吃亏。
有汽车分析师认为,如果部分消费者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虚荣攀比的消费心态不改变,经销商“无理”加价就会堂而皇之、名正言顺,进口车售价相对高,只能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媒介上就有“富二代和拆迁户推高进口车价”的说法。消费高价进口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子问题,比如买路虎这样的车,并不一定是他喜欢高端的越野车,而更多是爱面子。此外,也要看谁在买这种高端车。路虎、法拉利、保时捷这些高端进口车大多是私营企业家、富二代在大量消费。还有一种,近几年以北京为例,2010年,北京的豪华车有50%被拆迁户买走了,因为很多拆迁户一夜暴富,这也促成了他们“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畸形消费心理。
有人说:“中国进口车之所以价格那么高,有一句话叫‘钱多人傻’,非常形象地反映出国内消费高端进口车的人的心态。这种心态助长了进口车的高价气焰,如果我们冷静下来,能够客观消费,价格也抬不了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