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亿元 上半年,全市摩托车整车实现出口77.2亿元,同比增长19.8%,增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市场萎缩,今年上半年,中国摩托车业出现集体大滑坡。
今年上半年,中国摩托车业出现集体大滑坡,产销量创下近6年来同期最低纪录。
全行业陷入低迷,但从半年产值和走势看,重庆摩托车不仅是全国摩企传统“四大板块”中最先稳住阵脚的,更被行业人士认为已开始出现触底反弹之势——
数据背后的喜与忧
过了两三年好日子的中国摩托车业,今年又遇到了大麻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分别为1162.91万辆、1173.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41%和10.82%。与此同时,全行业出口也陷入困境。业内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这种下滑之势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全年产销形势十分严峻。
不过,当记者就重庆摩托车板块前景对相关主管部门、企业负责人进行采访时,听到的却并不全是“看空”的调子。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摩托车行业产销量分别为479.1万辆、471.5万辆,同比下降4.0%和2.7%。虽然还是负增长,但与行业平均下滑水平比,重庆板块的“成绩单”明显要好看一些。尤其是5、6月份,产销增幅已经企稳反弹。
6月份当月,我市摩托车整车产值已达49亿元,同比增长11.8%。
隆鑫、力帆、宗申等企业在出口方面的不俗表现,也是本地摩托车产销数据不像其他板块那么难看的重要原因。在上半年国内摩企出口排行榜上,隆鑫、力帆、宗申分居1、2、8位,带动全市摩托车整车实现出口77.2亿元,同比增长19.8%,增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市场内外交困或将持续
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均出现问题,是造成上半年中国摩托车行业全面滑坡的主因。
业内人士认为,在摩托车下乡“药力”消失后,国内摩托车市场正处在一个“高烧”后的虚脱期。与此同时,连续两年的“汽车下乡”,也在二、三线城市及部分经济较发达农村等摩托车传统“主场”,形成了四轮对两轮的正面对垒。
尽管从细分市场看,微客、微货、农用车等四轮产品车用户群体,和两轮、三轮摩托车用户群体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但正如一位摩企市场营销部门人士所说,在农民收入增加、农村道路改善以及返乡务工者的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影响下,摩托车传统“领地”被侵蚀是事实,而且“不是中高端摩托车在城镇市场出现增长所能弥补的”。
相比之下,国际市场的萎缩更令摩托车行业人士担心。
近年来,中国摩托车在国际市场的主要对手,除了一直恶斗不止的日本品牌,又多了一个“印度造”。据了解,由于人民币升值、制造业成本上涨,目前“中国造”与“印度造”之间的价格差距,已经从过去的20%-30%,缩小到10%左右。在哥伦比亚、尼日利亚的一些地区,“印度造”甚至已经挤占了原本属于“中国造”的市场。
此外,持续不断的欧洲债务危机,也给中国摩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据了解,由于欧元国家市场消费能力走低,加之欧元大幅贬值导致中国摩托车对欧出口价格优势削弱,最近一年,国内摩企对欧出口总体趋势呈现下滑。与此同时,欧债危机对非洲市场的拖累,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摩托车的出口危机。本地一位负责海外市场营销的摩企负责人介绍,北非60%的出口创汇都来自与欧盟的贸易,南部非洲国家制造业1/3的利润也来自欧洲市场,欧债危机爆发后,整个非洲对欧出口大减,经济随之下滑,市场消费能力和意愿也因此大大减弱。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摩企都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尴尬处境。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低谷的大背景下,像过去那样单纯依靠开拓新兴市场寻找新增长点,已没有太大作用,“最可怕的是,冬天会在什么时候结束,现在谁也不知道。”
转型升级助重庆摩企脱困
今年上半年的行业“雪崩”虽然来得猛烈,也给重庆摩企带来不小的影响,但不少采访企业人士却承认,这一次“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过去数年间“八仙过海”式的转型升级,则被他们认为是本地摩企能够“稳住”的主要原因。
2005年以来,重庆摩企开始了对广东大长江的“比学赶超”,品质提升成为一时潮流。在此之后,尤其是在全球金融风暴爆发后,大多数一、二线渝企开始调整发展思路,一方面对过去大而全的产品体系进行清理,另一方面在品牌、研发、市场快速反应等方面下苦功,探索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坚守整车制造、以通机和汽车等延伸产品为有效补充的生存发展道路。
据了解,近年力帆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4%进行新品开发,在保持发动机传统优势的同时,于时尚机车设计制造领域有所突破;隆鑫在通机领域集中发力,目前已跻身全球通机制造业前三甲;宗申则持续打造自有核心配套体系,围绕小型热动力基地的打造推进研发和生产,更成立“左师傅”品牌。
更加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使重庆摩企的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去年,重庆摩托车产销量超过1000万辆,约占全国总产量40%。这一比例虽较2004年重庆板块巅峰时期有所下降,但经过产品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变革后,重庆摩托车板块的实力事实上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
李章万透露,今年5月在成都举办的一次国内摩托车行业会议上,大多数广东、江浙摩企老板或政府主管部门人士在与他聊天时,都有这样一层意思:我们还在挣扎,重庆已经上岸。
“这绝不是恭维。”李章万说。
商海论衡
兄弟同心可断金
重庆摩托车业再次面临机会。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类似的机会,重庆摩企、重庆板块曾经遇到过很多次。
从国内摩托车市场的从无到有、由弱转旺,到率先发现海外市场对摩托车的巨大需求,将这个行业从内需拉动型转向出口支撑型,再到针对出口市场国设置非贸易壁垒,果断“走出去”开设工厂贴身生产,重庆摩企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对时机的把握和出色的应变能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重庆摩企最值得称道的品质。然而,在一次次书写传奇的同时,重庆摩企的弱点,也在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暴露。本世纪初在越南市场的溃败,以及随后持续数年、蔓延至全球各地的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价格战”,暴露出的不仅是江湖义气,还有冲动、盲目与短视等“草莽病”。
正是因为这种草莽英雄式的浮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庆摩企、重庆板块都是在发现机会、抓住机会,然后自己毁掉机会的怪圈里打转。直到全球金融危机前后,行业陷入困顿,各界对摩托车行业的关注热情迅速减退,才开始停一停、看一看,对自身作一相对冷静的审视。
这无疑是个不错的开始。在“摩托车下乡”的两三年里,克制、自省,围绕主业进行转型升级的调整与改造,在重庆板块的大多数企业中成为主流。主机厂与配套商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更多地按市场规律配置,进而形成一条各环节相对独立又协同配合的、更为合理而完整的区域产业链条。
也正因为此,当刺激政策淡出、市场出现巨大波动时,重庆摩企、重庆板块没有伤筋动骨,并在全行业“探底行情”尚未结束时率先企稳反弹。重庆则以产业集群日趋成熟的优势,成为目前国内最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摩托车研发制造优选地。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这是几乎所有摩托车业内人士的共识。在国内市场饱和,国际市场不大可能再出现爆发式增长的今天,深耕市场、各展其长,在一个良好的平台基础上提档升级,和曾经的对手一起在稳定增长的行业大势中,找到各自的位置和未来,也正在成为重庆摩托车产业每个分子的自觉。
天时、地利,给重庆摩企、重庆板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和,则需要由这个板块内的每一个分子来共同补齐。
这一次,请大家一起给力。
记者观察
重庆板块 重回顶峰
上半年行业整体疲软,但重庆摩托车板块却率先“上岸”。对一直以打造摩托车之都为目标的重庆来说,好消息不止于此。
“从目前趋势看,重庆板块夺回行业领军地位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不止一位摩托车行业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在中国摩托车行业,早年曾有山东、江浙、广东和重庆四大板块之说。不过,曾以济南轻骑等品牌名噪一时的山东板块,因种种原因,近年来实际已淡出江湖;江浙板块企业数量众多,但小散弱状况突出,近年更因电动两轮车市场大盛,不少企业离摩托车产业而去。
由大长江领军的广东板块,在过去数年间一直是重庆板块的学习和赶超对象。但广东板块也有劣势,即对日系产品和技术依赖度高,难以获得核心技术,赖以起家的品质优势正逐渐失去光芒。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之下,中国最早的摩托车制造基地重庆,不仅拥有一、二、三档的摩托车企业,更拥有国内仅有的完备配套链条、公共技术平台资源,若善加引导,潜力最大。
市经信委汽车处处长李章万介绍,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有完备的工业基础,较强的加工配套能力,能够为摩托车产业持续发展创造出良好条件。比亚乔、宝马、奥古斯塔、雅马哈、晓星等全球知名摩托车名牌相继与重庆摩企结缘,便是对重庆板块吸引力的侧面印证。
此外,重庆还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专门的科研院所及专业人才,素质较高、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技工队伍,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摩托车企业输送新鲜血液。
更具说服力的是,重庆板块有着稳定的企业规模和产业构架,这是其他由一两家企业支撑的板块所不具备的。
按照产销规模,重庆有嘉陵、建设、力帆、隆鑫、宗申五家一线企业,年产能都在百万台以上;年产能在20万至40万台的二线摩企,有鑫源、银翔等,还有一大批数量庞大的三线企业。
配套企业加工协作能力强,更是重庆板块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李章万说,在重庆“摩托之都”的潜台词下,还有一句就是“摩托车配件之都”。
据了解,重庆每年摩托车产能超过1000万辆,如此规模也极大刺激了摩配业的发展完善——目前本地已有各类摩配企业上千家,在国内数一数二。本地零部件企业不仅配套能力强,与主机厂的协同配合、联合作战能力,也是其他板块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随着沿海制造成本的不断增加和制造业西进之势的提速,重庆摩托车配套资源对国内摩企的引力逐年增长,一些广东、江浙摩企更纷纷来渝择地落户。早在2009年,大长江便已在重庆定下了厂址,钱江摩托在涪陵选中安身之地;今年以来,广益、麦考威等行业知名品牌,也透露出在渝东南、渝西落户之意。
李章万表示,重庆板块独有的西部地区优惠政策,虽身处内陆但开发成熟的物流通道,以及用工、地块、能源等让东部沿海较之不及的优势,都让重庆离“摩托车之都”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