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122亿(截至2月18日)票房登顶中国影史冠军,并跻身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其成功不仅刷新了行业认知,更映射出中国文化产业的深层变革逻辑。这一现象级爆款的诞生,与当前摩托车行业面临的“高度内卷”环境形成强烈共振, 以下从影视行业与摩托车行业的对照视角,剖析这一逻辑的底层支撑。
流量红利的陷阱中国现有的那帮导游、流量明星,属于影视产业的既得利益群体,他们甚至掌握了电影的评价体系和销售体系,这类影片通过情感绑架或流量炒作收割票房,即便拍出一坨,只要宣发到位,依然能大卖,典型代表就是《热辣滚烫》、《你好,李焕英》、《满江红》,很多观众被逼吃香,或不知不觉吃香了。反观《哪吒2》,其制作成本虽高达数亿,但超过1900个特效镜头、138家动画公司的协作投入,以及导演饺子团队“五年磨一剑”的坚持,证明了内容质量才是核心竞争力。启示:警惕流量车型开发思维,摩托车新品开发不是要拒绝流量车型,而是不能以这种思维去主导新车开发,这会削弱和异化企业的真正开发能力和技术进步,会让企业陷入短期的流量陷阱,变得越来越短视,而一旦流量车型品控翻车,伤害会更大。把电影当金融产品的恶果当电影产业拥有过多金融属性时,电影票房不是电影产业收益的主要来源和决定性因素时(电影衍生产品也要依赖票房大卖),电影质量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资本用保底发行、对赌协议、融资、甚至偷票房等各种方式赚快钱,拍个几年,号称投资多少多少亿,真正花在特效、制作上面的寥寥无几,电影还未上映,相关人员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那电影拍得好不好,真实票房多少,还重要吗?启示: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金融属性还很弱,企业主要还是靠摩托车销量来赚钱,而不是资本市场。
理科学霸对艺术圈层的降维打击当影视产业的导演、编剧、演员等从业人员,都是那些高考三四百分的所谓艺术生,这些低分艺考生再结合现有的利益圈子,轻而易举掌握了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核心,这些人有什么水平、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宣扬好中国文化?所以这些导演拍青春片,基本都是围绕打架、开房、多角恋、堕胎、酗酒、与父母决裂、离家出走等等,因为这就是他们的青春啊,他们穷极自己的脑袋,能想到的青春故事就是这样的;让他们翻拍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的故事,他们能想到的就是对亡夫的爱才建立华坪女高,因为他们这些高考只能达艺术线的毕业生,是无法想象真的会有人是因为党员的信仰、对人民的热爱而奉献一生。
他们贫瘠的脑子里所能想象的,一个成年人最大的驱动力就是谈恋爱了,他们从来不会去讲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只会去迎合西方社会拍中国落后、愚昧的一面。反过来,近期三大现象级文化作品的创作者饺子、郭帆、冯骥,都是学霸式的理科生,他们的作品降维打击了那些艺术生的低端作品。事实证明,绝不多数艺术生(当然不是全部),是扛不了新时代中国文化事业重任的,他们的水平、眼界、脑子、敬业精神都不够用,甚至立场都有问题,否则你如何解释那些故意丑化中国人的行为,比如《雄狮少年》中的全员眯眯眼,陈漫与奢侈品迪奥一起拍的恶心中国人的女鬼广告图、乌尔善的通天教主造型,你怎么可能指望这样的人能拍出好的中国文化作品?
启示:哪吒的成功,某种意义就是用对、用好人才的成功,摒弃既得利益群体,让真正能拼的、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去做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生产管理。摩托车企业还可以考虑吸引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跨领域人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边缘产业中国动画电影曾长期处于产业边缘,投资少、风险高,正是因为他们得不到足够投资和重视,才会置之死地而后生,死磕动画电影质量,把所有投资都花在真正制作上。《哪吒2》团队通过模块化管理、分布式协作(138家公司分工)、技术攻坚(如“乾坤圈粒子破碎算法”),将中国动画工业水平推至新高度,才拍出了特效炸裂、故事精彩、文化内涵丰富的哪吒系列。日子太好过、赚钱太容易的团队,是不可能拍出哪吒这样的电影的。必须承认,极致内卷是动画电影率先成功的最大原因,没有饺子导演,迟早也会有面条导演站出来。启示:市场很好,企业日子好过,老板和高管赚钱就很容易,就不会花太多心思和资源去搞技术研发和质量提升,如同电影产业的那些既得利益群体是拍不出真正的大作一样,这是人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约20年前的国二时代,国内市场容量在千万级,所有国产品牌凭借CG机、GY6、五羊款、铃木王款、本田王等老掉牙的动力和款式,质量还很菜,却一年能卖几十万、百万辆左右,还持续多年,赚钱比现在厉害多了,整个产业却十多年没什么进步。
高度内卷不会令企业丧失前进动力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行业高度内卷,企业利润会很微薄,就会失去研发的动力,会降低产品质量。以前我也是这样想,但自从看了饺子导演哪吒2的巨大成功,我发现这就是个伪命题。一个电影产业边缘的动漫电影,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小工作室得到了一笔很有限的投资(据悉,类似这样得到投资额工作室有多个,只有饺子成功了),就能制作出划时代的哪吒电影,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高度内卷会扼杀企业的研发动力、降低产品质量?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2023年国产摩托车平均故障率较2019年下降37%,250cc以上大排量车型销量增长210%,电控系统(如TCS、弯道ABS)渗透率从5%提升至28%,印证了内卷加速了技术进步。事实证明,这三四年的高度内卷,恰恰是新品上市最多、款式最丰富好看、技术水平最高(丰富的电控系统、更丰富的动力平台)、配置最豪华,全行业摩托车质量提升最大(比过去10多年提升的总和都要大)的几年,高度内卷恰恰成了这几年全行业进步的最大动力。高度内卷的确会加速淘汰一批企业,但活下来的就是战斗力超强的精英,犹如饺子导演及其团队,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摩托车企业,只要有几个技术实力强,品质好,规模大的企业就够了。
机车文化内涵与自信
电影《哪吒2》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如“我命由我不由天”),引发跨代际情感共鸣,更凸显了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强大。摩托车行业亦需超越功能性定位,挖掘骑行文化、国潮设计等精神价值。例如,无极的“国风机甲”设计、赛科龙RX6的大国风光之旅,均在尝试将产品升华为文化载体。中华文化完全可以自信自立,以后摩托车行业可以少讲欧式风情、美式文化了,多说中式美学、东方文化。
资源整合与底层技术研发《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138家动画公司的分布式协作,其背后是政府政策支持(如四川的虚拟摄影棚建设)与产业集群的成熟。摩托车行业同样需要构建“技术联盟”,实力大厂应联合上游实力配套企业,深度合作,对车架、电控系统、全段TCS、弯道ABS、CVT技术、AMT技术、智能交互等分支技术进行深度研发和升级,避免重复投入,这样才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全面进步。而摩托车企业的研发可以聚焦动力平台、新能源(纯电摩、油电混动)、车机智能(人工智能+车机生态系统)、主动安全(碰撞预警、智能刹车)等底层技术研发,就像《哪吒2》团队开发“粒子破碎算法”底层原创技术那样。
卷对方向哪吒2五年磨一剑,卷特效和故事,没有卷电影发行和炒作,所以我们同样要避免简单的卷配置和价格, 更应该‘卷’在切实的技术进步、品质提升、文化打造、高端人才这些真正能定义未来的战场上。对摩托车行业现状的有感而发,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