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环城信用社信贷员张明新和他的摩托车是十里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平平凡凡的农村信用社信贷员,用他被磨得锃亮的双拐和骑坏的8辆残疾人摩托车丈量着十里乡所辖的13个村、128个村民小组的土地,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他辉煌的人生。如今,他仍然以“落霞尚满天”的热忱,在鄂北大地枣阳谱写着他夕阳下的辉煌。他就是湖北省枣阳市环城信用社58岁的信贷员张明新。
与摩结伴
由于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张明新患上了双腿股骨头坏死,从此他便与残疾人摩托车形影不离
1976年,年仅22岁的张明新已在生产队当了4年的计工员,在一次冬季集体出工修水库的时候,他踏实肯干、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被乡政府领导看中,被调到十里乡信用社任会计。就是从那时起,张明新与信用社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70年代,人民生活条件都很差,整个信用社存款不到3000元,然而需要贷款的却很多。这家孩子病了,那个生产队里要买耕牛,都要去找信贷社(那时的农民都把信用社叫成信贷社)。放给农户的贷款,最大额的也不过10元钱,小额的就是三五块钱,买一头耕牛也不过几十元钱。然而,只要有贷款申请的,张明新都是亲自上门调查,上门送款。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他用多年积攒的100多元钱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奔跑在乡村的土路上。几乎每个季度就要跑遍十里乡的每一个村组,对十里乡的家家户户都是如数家珍。哪家什么时候要存钱,哪家什么时候要用钱,他都有一本明细账。在他简陋的书柜里,到现在还整整齐齐摆放着40多本工作日记,记录着他每一天的行程和十里乡每个生产队、每家农户的情况。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他骑车的行程多达4万多公里。
然而,由于过度的劳累,1986年秋,张明新开始感觉骑车时大腿隐隐作痛。他一直以为是骑自行车时间长了,磨的痛,也没在意。由于忙于秋播,他还要发放秋播贷款,就一直下乡驻点搞督办,腿痛了就下来歇一程再走。然而,到了1987年春天,他腿痛的已上不了自行车了,吃止痛药也没效果。在忍着疼痛完成春耕生产资金发放后,他才去武汉做了检查。
检查结果犹如晴空霹雳,医生郑重地告诉他,他患的是双腿股骨头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失去行走能力。
怎么办?十里乡的老百姓等着他办业务,一家老小需要他这个大当家。经过痛苦的抉择,他选择了回家治疗。每个季度从武汉托运将近一蛇皮袋中药。每天,熬中药成了他的必修课。他痛苦过、彷徨过、消沉过,然而,望着黄土岗上干涸的秧苗正需要灌溉,看着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要发家致富,张明新再也坐不住了,他在思考如何继续他的信合事业。那时摩托车很少,残疾人摩托车更少,而且还非常贵,但这是最适合他的交通工具了。当时他的工资每月只有一百多块钱。咬咬牙,不顾家人的反对,找亲戚朋友借钱花了7000多元从武汉买回当时枣阳最贵的一辆残疾人摩托车。从此他便与残疾人摩托车结为一体,他也终于可以继续奔赴在信用合作工作的第一线了。
摩托成了他的双腿,也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骑着摩托车的老张继续认真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初学摩托,腿部又不能用力,乡村的路又是那么崎岖,摔跟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在去上当村收贷款的路上,由于路面狭窄、颠簸不已,双腿完全使不上劲,他一下子从车上摔到了路边的秧田里。摩托压在身上,动也动不了,喊也喊不应,过了两个多小时,才被过路的老乡给扶起来。看着满身的泥泞、看着摔出老远的双拐,从不轻言苦累的他再也忍不住了。
从此,他比以前更加勤奋了。不分冬夏,无论春秋,不管严寒,无言酷暑,他从早到晚满乡里转、满大街地跑。谁家棉花白了,谁家稻子卖了,谁家西瓜快开园了,谁家母羊下了羔,肥猪快要出圈,他都了如指掌。
摩托成了他的双腿,也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信用社开始了持续不断的体制改革。先是进行三会重建,接着就是机构调整。十里信用社也随着乡政府的撤并而撤并,做了十几年十里信用社主任的张明新被调到环城信用社做了一名包村信贷员。工作环境变了,但是他的工作性质没有变、工作态度没有变。为了发挥他对十里乡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环城信用社仍然安排他和另外一名信贷员包点十里乡的13个村。
为了针对农村变化的新特点,老张也改变了工作方法,他的工作日记也完全改变了。过去记录的是哪个条件差,哪个要贷款;现在记录的是哪家做的啥项目,哪家的孩子在什么地方打工。当然也有要贷款的,主要就是那些搞规模养殖的、孩子上大学的、家庭因病致贫的。包村也快十年了,老张的日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联系的农户也达到上千家,他为他们建立了一本本客户信息台账。虽说平均每户存的钱不是很多,但这些钱却是最稳定的。逢年过节,信用社分配的对联、袋子、挂历、纸杯等宣传品,别人都是送给了自家亲戚,而他都是把这些宣传品作为信用社最好的礼物一份份整理好,列出清单,全部送到包村的客户手中。礼物虽小,体现的却是信用社对客户的尊重。
加大对养殖大户的扶持是老张包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张包的侯井村有一位农户侯栓章,在2006因车祸导致下肢残疾,一度失去生活信心。老张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做他的工作,并以身说教,要他树立生活信心。根据小侯的情况,老张建议他兴办一个小养殖厂,并按照程序帮助他贷款3万元。资金到手后,老张又是帮忙张罗盖猪舍,又是帮忙购仔猪,亲手将一个小小的养殖厂扶植起来。2008年,由于养殖行业不景气,小侯家里养的20多头猪一直不好卖。老张了解情况后,一大早就骑着他的三轮车赶往城区的几个菜市场,联系屠宰户到小侯家买牲猪。经过老张的努力,终于将小侯的20多头猪销售一空。直到现在,侯栓章提起这件事还是感叹不已,永远忘不了老张对他的帮助。
为了搞好服务,每到客户存款快到期了,他都会及时通知储户。前年年关时,孙井村的一位老客户吴某说在外打工的孩子带回来上10万元钱,放在家里怕不安全,还是存在信用社妥当,要老张过去拿。当天上午,老张就冒着寒风,骑着他的三轮车去20多里外的村子里拿存款。半路上,车坏了,荒天野地里,他坐在地上修了老半天,等他赶到客户家,已是下午2点多了。老张饿着肚子,拿了钱便往信用社跑。等把钱存好,赶回去把存单交到客户手中时,天已擦黑了。
因摩而名
老张和他的摩托车成为了十里乡一道独特的风景,30年时光他们一起见证了这里巨大的变化
骑上摩托20多年了,张明新也由3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了头发稀落的老信合。岁月的沧桑刻在他的脸上,也体现在他的摩托车上。20多年来,他的摩托车已经换了第八辆了,可是,为信合工作而奋斗的车轮却仍然奔赴在希望的田野上。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只要看到那辆锈迹斑驳的摩托车就知道他们的老朋友张明新来了,他和他的摩托车也成为十里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的老张,仍然工作在一线,经常带着年轻的同志下乡跑业务。他常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如果三天不下乡,就会与老百姓的关系疏远了。因此,只要一有时间,他就骑上摩托车去下乡。
他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更热爱这里纯真、质朴、热情、友善的人们。选择信合工作,不是苦和累的开始,而是更多的充实和幸福。一路走来,老张的摩托换了8辆,小张变成了老张,十里乡的村民也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过去的青砖土瓦也变成了一排排漂亮的洋楼;过去的泥巴路也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过去落后脏乱的旧农村变成了一片田园风光的新农村。看着他奋斗了30多年的十里乡,老张很欣慰。这里有他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也有他幸福的经历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