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论点的标题,在几年前就曾看到过、是讨论汽车产业的,但一闪而过、且说法较为慎重。今天,就暂且拾人牙慧,用一个激进一点、更为肯定的方式去表达吧。
故事一:手机
中国的手机行业、今天能在全球都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其核心原因有哪些?除了诸如本土市场强大支撑、有市场的就会有一窝蜂的资金拥入等等,这些所周知的因素之外,个人的看法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深圳华强北。华强北为中国的手机产业,贡献了最多的大胆尝试,也贡献了最多的智能手机地平线化。而华强北、也为国产智能手机产业壮大和走出去,提供了最多的大、小创意,甚至可以说、是华强北率先创造了智能手机繁荣的开端。一个小店,就能根据指定要求去实现从硬件到软件方面的创新,堪称神奇。
早在水果的第一代智能手机面世(2007 年)之前的 2005 年,自己的第一台大屏幕智能手机,就是华强北的货,尽管当时没多少 App 可以用、或许还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智能,但拍照、拍视频、放音乐、储存文件,具备了部分直至今天仍至关重要的核心功能。至于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国内各大手机品牌能在境外市场攻城掠地,但早在 2005 年的时候,东南亚地区已经是到处都有国内的出口公司在销售华强北的智能手机,那时候,什么水果机、什么桌子的操作系统,口号很多、但影子都还没有。其他的国家/地区,尽管自己没做过实地的查看,但估计其市场发展路径是相似的,没有了无孔不入的中国出口商的前期开荒,哪有国内的大型制造商可以去轻易收割?!虽然前期的开荒自是良莠不齐、有利有弊,但对激活当地消费市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概括下来,华强北对手机产业的意义在于让市场去触发游戏参与者的无限创意,大家都可以天马行空地对需求去想象,通过创造产品、技术去创造财富。从上游到下游,各大型企业对于新品开发、技术创新都不敢松懈。而当时的游戏规则,基本就是芯片企业做好自己的基础平台,让外面的江湖自由发挥去推动消费终端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地就进化至现在看到的,从之前华强北的硬件为主、演变成围绕操作系统的周边软件为主(当然还有 3G、4G 之类的网络发展影响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法简单用几句话去概括,这里就不多描述了)。
故事二:软件
虽然在非民用级的专业软件领域,与国外相比、国内还有不少的差距,但在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大部分手机端应用软件,国内可谓是飞速发展。两、三个人就能找到创意的空间,挖掘出市场的需要(所谓的行业术语,就叫做 ”痛点“),能发现一个混饭吃、甚至是致富发财的机会,以国内一窝蜂的特色,大把的人会无怨无悔地加入到这样的江湖中,文雅的说法、这叫做释放创意,市井一点的说法、是创业当老板去了。
当然,这个故事还可以更长、更长,但限于水平与篇幅,就暂且概括如此。
上述这两项,在国内被称之为科技的代表性产业(民用级)。其特点就是在初始阶段的野蛮生长去奠定基础,而好听的描述、是释放出 全民创意。这里面的逻辑也很简单,你追我赶的环境中,只有创意、才能打破旧有的一切。旧有的标准与游戏规则、在一窝蜂的江湖里,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只是时间问题。
一窝蜂江湖的创新、是否适用于据说技术与资金都需要密集的汽车、摩托车行业?我不知道、自己不敢下任何结论,但只知道、如果要实现强大,唯一的方法就是释放全民创意。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依靠着重重的保护,即使是再多的资金投入与扶持,已经被证明对于产业强大是无效的(斯文的说法,是效果有限的),这样的结果、有目共睹。单单依赖国有企业、常规大中型企业的创意,眼下的好处、能看到的好处就只是便于管理。至于产业强大这些事情,从最初的进口特定税率,到现在空有再多的税收优惠、再大的授信额度,建厂送再多的土地,也是枉然。如果保护有用,那么就不会有今天市场略为调整之下的不堪一击了。凭着上述的这些各式各样好处,中国的汽车、摩托车产业并不见得有多强大(其实把摩托车产业拉进来是不公平的,长期遭压制的中国摩托车产业,能在如此环境之下其实已经是很强的了,拉进来仅仅是为了要争取一个公平的市场待遇)。
在中国,国有企业有很多条条框框与顾虑、限制,即使是中、大型企业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审批流程与开发、创新效益核算模型,他们所拥有的仅仅就是资源与整合,当然,这样的问题也不仅存在于国内的企业中。要将无数个小创意实现出来,并且能够堂堂正正地拿出来卖、在公共道路上去合法使用,既可用最低的成本试探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能让各种企业看着市场的反应择优而取。企业去玩企业自己的核心重大创新,而个体则以特有的灵活、快速,持续性一点一点的创新、可积累出重大的变化,积小胜为大胜的道理,从而去让市场真正实现只有想象不到、没有做不到。(题外话:可能在 X 宝上,很多商品已经做到了只有你想象不到、没有做不到的花样与服务,但在摩托车领域里,较为完整的、就只有地平线)
而现有的环境是画地为牢,无论是从企业的角度、还是消费的角度。划好了一个框框的话、能做出什么来?更要命的是,这个框框,是参考着国外企业的经验划出来的 ... ... ... 而个人认为,要跳出这样的框框,仅仅依赖于一个所谓的新能源,好听的说法是意义不大、难听的说法是不靠谱,因为即使以自己这样的外行人所掌握的信息来看,新能源的技术差距一点都不比内燃机少,唯一能玩的,依旧只能是规模效应、价格战,但这距离强大的定义、不怎么搭边。
当然也不能说是没有硬起来的可能,依靠价格战、挤垮了对手,那么再好的技术都已经不重要了。只是,像近些日子,国内的汽车销量微微一缩,售价比较便宜的反而销量掉得最多,这是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风险。
概括一下,将全民创意释放出来,能否助中国汽车、摩托车强大起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依靠保护,再多十个一万亿的授信额度,又能如何?可以让大家对于产业变得强大、能带来任何的期待吗?极端一点的说法是,能确定干掉上世纪技术水平的 4G15 发动机吗?其他能让自己感觉靠谱一点的论点?留其他人去思考吧 ... ... ...
释放了全民创意、而并非保护旧有利益,核心点是需要让消费市场大面积地接受并认可附加值,接受比原厂更高级的配置,接受原厂配置仅仅只是够用、远不是最好、更不会最适合自己这样的观念,否则,剩下的就只能是越卖越便宜的价格战。
尽管在现实世界里,买台车开上一辈子、不改装任何东西的人仍是占了绝大部分,国外也如此,但却无法影响改装与赛车的市场,是汽车、摩托车产业用以投石问路最佳前期尝试的角色,也是体现更挑剔消费趋势的基本特征。正是有了这些更挑剔消费的社会趋势存在、消费群体对精益求精的追求,让价格战的效果被明显削弱,制造商只能集中到核心 — 技术竞争中去。
下一篇,我们会尝试从消费市场、从微观一点的角度,去探讨改装与赛车市场,究竟能为中国的汽车、摩托车产业强大,起一个多大的作用。直观一点的例子,炸街的鬼火、其噪音值与南方一些知名餐厅早茶时间的喧哗相似,与全国各地烤串店夜间喝酒时候的环境也相差不远,也许鬼火的节奏感还好一些、至少没有凌乱感,直接的产业效果就是日本的踏板改装件品牌,从原来的大部分在日本本土生产、变成了向外采购;铝 CNC、彩色电镀的组件成为了很多车型的标配,代替了原本铁制的配套件。
或许,就用下面的第三个故事,作为下一篇的引言吧:
几年前,所谓的中国新四大发明被唱到震耳欲聋。一地鸡毛的发明就不说了,就以手机支付来说,其实核心不就是因为移动网络的技术发展,以及国有银行长期的不作为罢了,提高了便利性,但用发明去形容、专家了。
这样的事情,跟产值很大的日本 A 片产业有着相同的一个道理:中国内地、东南亚严格禁止做(不允许制作、公开发售),港澳台和韩国等地有极严格的审查、几乎什么都不给看,给了日本 A 片独占了黄种人市场的机会。如果国内放开做、几年内就会超越其产值,估计什么样的口味都齐全、成了不下于手机支付的新发明了。其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或更甚于那些财团找人所吹出来的新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