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去责任村随访病人的日子。”中午刚过12时,王宇穿上白大褂,拎起简易药箱,骑上自己的“老爷”摩托车风风火火向着自己“管辖”的新茗村驶去,后面还坐着他的搭档、医院里唯一妇产医生吕国寓。一路上正在采茶的茶农朝他们喊:“王医生,开慢点!”
在新茗村老年活动室,数十位村民已排队等在那里,多数是七八十岁的老人。“王医生,你来啦,赶紧帮我看看这些让亲戚从上海托来的药能不能吃啊?”医生一下车,一位“老病号”就小跑过来抢人,他拉着王医生的手走到屋里。“这个片区,共有91个高血压病人、22个糖尿病病人,还有脑卒中和脑肿瘤患者13个。”吕国寓对自己“地盘”的情况记得一清二楚,而且能叫出大部分人的名字。接着,他们为这些患者挨个进行简单的检查;没有来的,他们还去家里看望。
这是记者5月1日在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看到的场景,“70后”王宇和“50后”吕国寓都是贵门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贵门乡是嵊州市最偏远的山区,离最近的镇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这个人口不到万人的乡,留守在家的70%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分散在48个自然村中。考虑到老人们腿脚不便,这里的医生为他们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摩托车便是医生们出去看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不管下雨下雪、白天黑夜,只要乡民们一个电话,医生们都会发动马达去赴诊。这个只有8名医生的卫生服务中心,最多时候有5辆摩托车。“男医生,人手一辆,而且都是自己掏钱买车买油。”该中心的院长竺洪文说。
当了21年山里医生的竺洪文早在1996年就买了一辆摩托车,花了他好几个月的工资。“骑自行车到最远的村要两个小时,有急诊病人赶都赶不及。”竺洪文说,自从有了摩托车,出门看病方便了很多,但也更加忙碌。“最多的一天,我出诊了7次,摩托车轮胎差点都爆了。”竺洪文说。
尽管有了摩托车,但在水泥路修好前,医生们还是吃了不少苦头。“骑在石子路上不光屁股疼,最要命的是药箱经常被震下来,盐水、药品都会震坏,后来我们不得不把药箱挂在脖子上,到病人家时自己脖子都僵了。”王宇说。最糟糕的是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七八度,而且还会下雪冰冻,有次雪天出诊,他摔了10多跤。
有村民替这些医生算过,这些年来,他们至少骑摩托出诊上万次,车程近10万公里,是真真正正的“万里长征”。“这些医生不知把多少人从鬼门关拉回来,贵门乡百姓会一直记得他们的好。”新茗村村民金宝恩说。
不过在医生眼中,村民对他们更好。“有一次,我一天收到7只野兔,还有一次,一户人家在面里为我放了5个鸡蛋,他们送的农家菜更是一年到头吃不完。”竺洪文说。乡民们的感情是他一直坚守在寂寞的大山的原因。
最近,竺洪文和另外一位医生“淘汰”了摩托车,换了小汽车。“以后为乡民们出诊的速度更快啦。”竺洪文说。医院还引进了一辆价值35万元的流动医疗车,车上配有B超机、心电图机等,定时地下乡服务,很受欢迎。
尽管医患关系不错,不过竺洪文也有忧虑——这个乡村医院有18个编制,但医生不足编制的一半,每个医生兼着好几个科室,人手根本不够用,每人每月只能休息个三四天。“期盼着有年轻人来,能够扎根在这里,守护好淳朴的村民也一样能体现医生的价值。”竺洪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