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的新政在这里产生,不合时宜的旧规在这里修改。
掐指一算,这已经是李书福第十八年参与“两会”了。虽然不能断言说李书福是汽车圈里最热衷于投身政治生活的人,但作为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一定是历年参与两会的车界大佬里献言献策最积极的那一个。
多年来,李书福关注的社会议题、提出的改革议案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如:劳动者权益保障、企业转型、教育改革、空气污染……其中,提案频率最高同时也是最能引起社会共鸣的还是与他的身份息息相关——汽车生活及其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的提案,比如说:推广甲醇汽车,发展自动驾驶、净化网约车等等。
面对2020年“两会”,李书福再一次发挥出他积极参政议政的热情,一口气公布了三项提案——《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将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销售环节 并实现中央与地方共享》、《适度放开“禁限摩” 科学规划城市摩托车行驶》三项建议。
其中,呼应最高,讨论最热的当属第三个“适度放开禁摩”的建议。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颖的提案,自我国开始禁摩的那一天,反对的声浪就不曾停止,每年两会上提议取消禁摩令的声音亦不绝于耳,前有全国的摩托行业协会、商会,后有两会代表左宗申(宗申摩托董事长),但屡屡收效甚微。
在摩友们看来,这多半是因为摩托车产业产值太小,提议代表人微言轻。但这一次,车界大咖、吉利大BOSS李书福的振臂一呼似乎再次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模范提案 满分作文
先看看李书福在建议中是怎么说的。
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篇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的模范提案。
首先,于开篇之处亮出自身观点及文章总体基调,从宏观的角度简练概括出摩托车产业对民生、经济、工业的裨益。其次,用具体的数据变化对比禁摩令前后我国摩托产业发展的天壤之别,例证禁摩对我国摩托产业销量及技术发展的打击;再者,通过横向对比欧洲及东南亚国家的摩托车发展的现状,说明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施禁限摩国家的不合理性;随后,还不忘补充两点:“天网”系统对摩托车相关犯罪率的抑制以及摩托车对城市交通拥挤缓解的实证。
说完“为什么”后,紧接着而来的是“怎么办”,提出的三个建议也可谓一针见血,从政府管理者层面的上牌、交通制定到摩托车驾驶者层面的驾照考试、安全培训,再到摩托车相关企业在面对电动化的转型建议,林林总总,面面俱到。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有耐心和兴趣去读完一篇完整的两会提案,这也足以使我改变对李书福这位印象中只会埋头造车的木讷理工男的刻板成见,虽然称不上文采斐然,但却胜在言简意赅、细致周全,有理有据;虽然不能确定是否经过深入广泛的社会调研,但至少在说理上进行了充分的科学论证和数据支持而非仅凭个人喜好。短短千余字,就将呼吁放开禁限摩的理由剖析的言之凿凿,头头是道。这篇议案首先将人们对摩托车心怀偏见的所有理由纳入考量并针对性地一一反击,文章落笔之时,也封死了反对者们回怼他的大门。李书福并不是盲目主张全面放开对摩托车的管制,但我们恰恰能从文中“科学规划”与“适度放开”的用词用语和目前”以禁代管”一刀切的做法的鲜明对比中,体会到这篇议案的强大说服力与道义合理性。
所以你看,虽然同样是老调重弹,但同样的建议什么人说,怎么说,很大程度上导致的社会影响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除了李书福名人效应外,此篇提案的的威力,也是大大加剧摩友们集体颅内高潮的重要原因,众皆以为说出了他们长久以来的的心里话。
当然,这篇情理并茂的提案除了为摩友们谋权利外,也有李书福自己的小算盘。
李书福的摩托情结
两年前,李书福曾经在一篇自述文章中《放牛的我能有今天,已经感激不尽》中唏嘘地畅怀过往,忆苦思甜,在谈到吉利这四十年的发展成就中,他首先提及的不是汽车,而是电冰箱和摩托车,原文是这样写的:“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四十年两鬓斑白,四十年河山依旧。 吉利这四十年的发展史就是不断转型升级的成长史,就是不断为用户带来获得感的奋斗史。我们生产电冰箱配件取代进口,为用户带来了实惠;我们生产摩托车取代进口,把踏板式摩托车价格从每辆3万元降到3千元,为用户带来了实惠……”
由此可见,在造车之前,摩托车就已经成为了李书福心中的骄傲。或许,正是由于拥有制造摩托车的经历,李书福才有了当年说出“造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的底气。
时间回到了90年代的某一天,那次偶然的机会,李书福在一起交通事故中,看到摩托车构造竟如此简单。彼时,适逢李书福当年的装潢材料的生意不景气,再加上那个年代踏板摩托车在大陆还比较少见,他敏锐地意识到,制造摩托车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青年李书福
1993年,李书福收购了浙江临海一家国有邮政摩托车厂,与行业老大“嘉陵”合作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一年后,李书福生产的第一辆国产踏板摩托车就下线了,车辆外观借鉴了台湾和日本的车型较为相似,但价格却低了很多,这便是他在回忆录中声称的“把踏板式摩托车价格从每辆3万元降到3千元”。由于那时候绝大部分进口摩托车都不是通过正规渠道销售,这让李书福抓住了时机,他生产的小型踏板摩托车在江浙地区火了一把,取代了很多不正规的进口摩托车。
于是,李书福领导的吉利成了全中国第一个研究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嘉吉”牌摩托车供不应求,红红火火。看到了李书福的成功,模仿者随之而来。几年间,全国几十家摩托车公司便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但由于某些企业规则意识的缺乏,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甚至出现了偷税漏税的不正当竞争。同时,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禁摩之风开始在全国蔚然而起。
李书福心痛之余,退出了摩托车制造领域,开始将重心转向制造汽车。虽然“嘉吉”牌摩托始终在生产,但早已不温不火,无人问津。
不过,对于制造摩托车,国内仍有人在坚持。随着国产摩托逐渐摆脱作坊式的低端化生产模式,一些佼佼者开始转向与国外实力巨头合作,谋求打造性价比更高的合资产品,最鲜明的例子便是浙江钱江摩托车。钱江摩托于2005年成功收购了意大利著名摩托车品牌贝纳利(Benelli),推出了不少让国人心动的摩托车,算得上当今中国合资摩托车品牌中的领跑者。
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同乡,号准了国内摩托车市场的发展前景的李书福,心中那团对摩托车的情怀之火,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终于,2016年8月,在吉利汽车帝国为其攒够了足够的实力和真金白银后,李书福斥资10亿收购了时为A股上市公司的ST钱江13500万份股份,吉利占股29.77%,成为钱江摩托第一大股东。
在吉利刚刚入主钱江摩托时,坊间一般有两种猜测,一是吉利意欲回归A股,借钱江摩托转道;二是吉利想要布局新能源,是因为钱江锂电已经具备一定行业地位和技术水平。
但实际上,李书福的想法没有那么复杂,他在完成收购时明确表示,吉利无意回归A股,只是因为自己对摩托车有着深厚的感情。
后来,他又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摩托车产业大有可为,一定要做大做强。”
两年后的2018年,欧洲研发设计与“中国制造”完美结合的三款大排量摩托车新车型在印尼巴厘岛亮相——吉利控股下的中国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在境外举办“贝纳利”(Benelli)品牌摩托车新品发布会开幕,一次性推出了TRK251、502C和752S三款新车型。
贝纳利752是目前中国制造最大排量的摩托车
那一晚,李书福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打造“世界级摩托车企业”的决心和愿望。依托吉利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钱江摩托开始了新一轮的腾飞,甚至开始了与哈雷的全方位合作。
可见,李书福心中问鼎世界的星辰大海,不止汽车,还有摩托。
而庞大的中国市场,是任何一家摩托车车企都分外眼馋的。
春天来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用过于功利性的目光去揣测李书福的提案,考虑到他的事业领域,适度自私的商业考量也无可厚非。客观来看,这个提案更多意义上是基于一个人大代表身份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谋取,至少对我国数千万摩托爱好者及需求者是如此。
那么,李书福和摩友们的期盼能够实现吗?
在我国摩托车圈中,很多城市仍处于禁摩状态是个不争的事实,不过,把眼界放宽去看,我国摩托车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去年深圳交管局曾发文公布,开始征求解禁多年的禁摩政策的社会意见。而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支持鼓励汽摩运动赛事发展,也就是说明国内摩托车的放开可能道路是曲折的,但总体前景是光明的。
其次,针对摩托车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的诟病——污染的问题,以往,摩托爱好者们常常用摩托车排量远小于汽车去卖力反驳,但当时光行进到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当下,人们已经有了更为标本根治的方式去解决,即摩托车的电动化。和汽车的电动化的如出一辙,在环保的大棒下,两轮车的电动化趋势亦正在加剧(电动摩托车≠电瓶车),不少传统摩企正在独立出一个全新的品牌来探索电动摩托市场。
钱江电摩谍照
再者,骑士文化在中国正在悄然兴起,尤其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摩托车正逐渐远去了底层贫苦大众无奈的代步工具的性质,取而代之的是逐年水涨船高的高端摩托的销量,甚至更小众的复古摩托和摩托改装文化亦方兴未艾。而这个圈层中的骑行者的素质和道路交通规则意识,定然不是当年摩托车野蛮生长时低文化水平的车主可比拟的。这也算补齐了李书福建议中为数不多的一个可以作为反驳禁摩理由的漏洞,即:相较于汽车驾驶员,摩托车骑行者素质更低下,更无视道路交通规则。
宝马上周刚刚发布的运动摩托F 900系列
即使不是高端摩托,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摩托骑行者甚至是电瓶车车主的素质也已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从长远来看,禁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原本的摩托消费者购买了汽车,而他们的素质并不会随着交通工具种类的变化而进步,事实上,在一些三四五线城市,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驾驶员的平均素质也在明显下降。这个时候,汽车驾驶员又有何底气去堂而皇之无视乃至剥夺摩托车的路权呢?
摩托爱好者普京
当然,无论摩托车怎么进化,归根到底仍脱离不了代步工具的本质,仍将主要致力于普通大众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便捷出行方式。只有它能最广泛地满足民众的需求和福祉之时,放开禁摩才具有讨论的意义。同样,李书福的振臂一呼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热烈的社会回响,也正是由于“放开禁摩”这项提案本身所具有的的广泛的民意支持。
最后,想到了石家庄禁摩后某个市民在政府网站的留言,幽默又辛酸:“我问交警为什么骑摩托车,交警说方便,难道百姓就不需要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