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截止4月7前,重庆一共有2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财报,其中亏损的仅两家。ST嘉陵就是其中之一,在2018年嘉陵集团净利润亏损接近2亿元。
自1995年ST嘉陵在上海上市以来,已经过了24个年头,谁也没想到曾经的摩托车大王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在2019年3月24日,公告发布ST嘉陵将于26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告,将嘉陵集团的处境又一次放大了。同时,在24日晚嘉陵集团公布自己的财报就可以看出这次退市不是空穴来风。据显示,在2018年嘉陵总收入达3.6亿,同比下降超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负2亿,同比减少接近5亿元。
这已经不是嘉陵集团第一次出现巨额亏损了,早在2006年,嘉陵的净利润就出现了亏损2.6亿的情况。从那以后,嘉陵集团就开始出现了连年亏损的状况。虽然也偶有增长,但是成效不大,往往在连续亏损会出现一次盈利,而后又继续亏损。
连年的亏损早早的让嘉陵集团展开自救路线,出售资产和重组卖壳是嘉陵集团最管用的方式。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嘉陵已经有出售7次公司资产的行为,一共获得8亿的自救资金。不过这个8亿依然没能阻止公司的颓势,嘉陵集团还使用了重组卖壳的方式。
重组卖壳的方式,嘉陵在5年里用了3次,在2019年的报表中,嘉陵明确提出将加快公司资产的重组,这次重组是在2017年被抛出来的,两年的时间里,嘉陵没有丝毫的好转,再一次重组卖壳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民营企业,在连年亏损的过程中政府也拉了它一把,几年里差不多支援了2亿元,可惜效果不大。
嘉陵集团的自救,没有起到作用,其原因有很多,但是它自救的方向是变卖资产,这点很明显不可取。
嘉陵集团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落寞,都和“重庆摩帮”这个名字联系在了一次。在80年代,由尹明善、左宗申等人为代表的摩托车制造群体纷纷起势,民营企业均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嘉陵集团也是在那个时候崛起的。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熟知的力帆、宗申纷纷出现,重庆摩帮在这几家大型民营企业的带动下欣欣向荣,在那个时期,重庆成了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而嘉陵成了重庆产销量第一的摩托车生产公司。在1995年,嘉陵的摩托车年产量就达到了110万,并在当年内成功上市,羡煞同行业其他企业。
可以嘉陵借这个平台发展到了顶点,但是也在这个平台中跌落到了低谷。从90年代末一直到现在,重庆摩帮内部的价格战就从未停歇。“你降我也降,你升我不升”成为常态,摩托车的利润从最开始的几百元,到了最后的几十元,全行业内部都面临着经济大萧条。
2005年,重庆摩帮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利润微薄的摩托车行业在竞争下已经日渐难做,转型成了唯一方式。而嘉陵选了放弃,至今为止,摩托车业务仍然占了80%的比例,在整个摩托车行业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嘉陵等于选择了自我放弃。
嘉陵在摩托车行业的一条路走到黑,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重庆摩帮的发展历程,由辉煌到没落,都是嘉陵集团的自身选择出现了问题。
在今年的财报中,我们看到的是嘉陵集团的现状。不过嘉陵集团仍然在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讨论。一方面,他们寄希望于“禁限摩”政策的调整来促进摩托车销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他们同时希望出口市场取得重大突破,以此缓解国内市场的尴尬;同时,他们仍在积极推进资产重组工作,实现业务重构经营转型。
虽然说,嘉陵集团在谋求改变,但是行业内部还是对嘉陵的未来发展表示堪忧。在中国,如今的交通可以是说十分发达,而摩托车早已经不是第一、第二的交通工具选择,摩托车如今更多的成为了一种爱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摩托车的销量都不被看好。另一点就是政策方面,“禁限摩”政策的存在始终是摩托车发展中的一道坎,不管未来的政策是否松动,它对于摩托车市场的影响会一直存在。
已经面临退市警告的嘉陵,未来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