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以为原因有三:首先是摩托车这个物种的身份在国内就不明确。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此不作过多解读。其次,摩托车运动项目的“钱”途不明朗。没有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是不烧钱的,摩托车运动更甚。从场地到车辆,从人员到技术。但摩托车运动的收益显然与投入不对等,本人曾跟踪报道过多场CSBK和CRRC,那些参赛队伍要么是厂家真金白银砸出来的,要么是车队老板对摩托车运动痴迷入魔,指望车队赚钱?现阶段还是不要多想了……最后,运动员出成绩本就不易,何况在关注度更低一点的摩托车运动项目中。关注度低意味着市场难叫好,市场不好,运动员就难有足够优渥的环境和条件去训练、突破。这是个循环,你能指望梦想支撑运动员走多远?
如此水平是不是就配不上让更多有天赋、有意愿的“雏苗”入坑了?在我看来也不尽然,这与现阶段的中国家长的意识觉醒分不开。因为有更多家长意识到,职业体育运动也是孩子将来的选择之一,尤其是“冷门”的项目。走上职业的道路,一定会很辛苦,也有可能天赋或造化受限,孩子没能够达到预期的高度,但这个过程一定是有收获的。也许收获了性格的锤炼,让孩子更坚韧;也许收获了身心的重塑,让孩子更皮实;也许……
作为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他想做一个职业运动员,你就希望他能出成绩。他高兴,你就高兴。但这个诉求,最多只能排在第二位。父母对孩子永远排在第一位的诉求,一定是他们能平安、健康的成长。他们能够在一个尽量好的环境里,有尽量完整的人生体验。他们应该获得生活的保障,这个保障决定的不是你人生的高度,而是人生的长度。如果你的孩子能成为英雄或实现梦想,当然好。如果不能,他也能获得完整的,有保障的生活。他始终握有生活的选择权。
段位高的父母,就是能够给孩子创造生活的选择,而不是把孩子领上不能回头的单行道。
一年多过去了,我们看到了周峻熙那肉眼可见的成长!他现在已经被批准参加成人组的比赛了,只是参加正式比赛的机会还是不多。但他在有限的比赛机会中,迅速成长,到如今,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对于赛车调校的思路和想法。“他现在能分辨出轮胎的抓地力,他能知道刹车够不够用,车子动力够不顺畅,还有车子位置的调整,他都有自己的意见。”
幸哉!
依然有人为此坚持!
期待!
有朝一日他们能走在另一条路上,笑着对父母说:“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