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杨俊钦摄影报道)7月7日,对于27岁的刘希伟、21岁的周定国、26岁的孙磊来说,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天他们骑着摩托车从新疆伊宁市出发,将途经西藏,最终抵达昆明。
出发前,刘希伟、周定国、孙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你们怎么会有骑行的想法?
刘希伟:很早以前就有伊犁的摩友跑全国的线路了,有人跑西藏,也有人绕边境线一圈。这样的骑行是每一个摩友的梦。河谷各县市我们都跑过好几遍了,所以特别想去外面看看,尤其是西藏,但我们的路线更靠南,最远到达昆明。一年前,我们3个就有了这个想法。最难的是下定决心,而真正出发反而是件简单的事。
记者:行程是怎么安排的?
周定国:因为会遇到各种情况,所以我们安排的日程并没有详细到每天,只是划定了路线,根据加油站预计会跑的公里数,还有返回时间。整个过程预计骑行超过1.3万公里,费时40天左右。我们的摩托车每日最高可以骑五六百公里,7月7日从伊宁市出发,7月8日抵达库尔勒。之后,我们会依次经过甘肃、青海、西藏、云南、四川,再从四川到甘肃,从甘肃回到新疆。
记者:这一路上,哪一段将会最困难?
孙磊:青海的格尔木那一段是400公里无人区,补给站非常少,路况复杂,最理想的情况下,我们会顺利用一天时间通过。这是我们第一次疆外骑行,很多相关经验还需要积累。
记者:骑行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吧?
刘希伟:下雨是件挺糟糕的事。我和周定国的车胎都是公路胎,耐磨,但是在水里的防滑性并不好;还有横风,我们会路过很多山口,那里如果刮起横风,不控制车速,车子说不定会整个横向甩出去,那将是非常严重的事。当然,最日常也最可怕的问题是车坏了,我们都随身携带了维修工具和备用零部件,但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我们在发动机外加装了钢条,这样就算摔倒至少摩托车还可以骑行。在青海和西藏,高原反应绝对是巨大的挑战,我们准备了葡萄糖、医药箱。
记者:在这么长距离的骑行中,怎么处理队员之间的关系?
刘希伟:队友是一笔财富。2014年,我加入骑行俱乐部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会互相监督、提醒,头盔是不是戴着,还有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保持好队形,个人有时候是很难单纯靠自制力做到这些的。处理队友的关系,对于这种长途骑行当然是挑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能够努力的方向是保持沟通,我们会时常通过头盔里的无线电对讲机聊天、唱歌、讲故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不犯困和沟通的办法。
记者:你们会试着在外地介绍伊犁吗?
周定国:当然,这是肯定的。虽然我们随身带着横幅,但这不是重点,我们的方式是面对面交流,通过聊天这种方式,结交新朋友,向他们介绍美丽的伊犁。
记者:为了这次骑行,你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孙磊:我们从一年前就开始筹划这件事。一个月前,刘希伟和周定国还因此辞去了工作。我们购买了全新的摩托车,配置了很多安全装备,一个人一路的开销估计十几万元。
记者:骑行回来后有什么打算吗?
刘希伟:我们想在伊宁市开一家纯粹的摩友主题酒吧,吃饭的桌子甚至都是轮胎形状的,和乌鲁木齐的大漠人摩友酒吧差不多,但这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
记者:你怎样看待摩托车骑行这个爱好?
刘希伟:人们看到我们,会以为我们这些发烧友是那种追求速度、刺激的人,但实际上不是。这倒不是我们天生就注意安全,而是因为我们亲眼见证了太多悲惨的事故。骑摩托车最大的乐趣不是追求速度的快感,而是自由地吹着风看风景,这是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