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本源来自婆罗门教。后来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欲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六道”。
先从头盔说起,描述的是唐卡中六道轮回的法轮(印度人最崇拜的图腾是法轮,所以以法轮为标志)。
阎罗王头部特写
阎 罗王转动法轮,其中第一圈内是贪、嗔、痴三毒,鸽子象征着贪;蛇象征着嗔,及怨恨,嫉妒;猪象征着痴,即愚痴;第二圈,左半部分人死后进入中阴状态,升入 三善道,有半部分降入三恶道。第三圈是一些纹样装饰,第四圈是六道镜像,正上方是天道,楼台上高坐的是天人,下方是海与礁石,左侧是一棵神树贯穿天道与阿 修罗道,期间天兵与阿修罗众在持续交战,树根部一修罗在砍伐此树,庭院中修罗众在听修罗王调遣,天道右侧为人道,人有贵贱,有的在土地耕作,有的在宫殿中 端坐,受人供奉。正下方是地狱道,正中是狱帝主和一些小鬼,左侧是八热地狱,右侧是八寒地狱,期间有各类酷刑,油锅煎炸,火轮碾压,洪水间挣扎,铁杵穿心 而过等等,且万劫不复无有停歇,地狱道左侧是畜生道,水中有龙,龙也在畜生道中,只不过地位相对尊崇,有象、鹿、骆驼等在岸上休息,地狱道右侧则是饿鬼 道,在荒野中生存的恶鬼也有等级之分。每一道中都有一位佛陀在讲授佛法,普度有情众生。在第五圈中即使佛教中的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 受、爱、取、有、生、老死)最外围用火焰包围法轮并相应造成一个近圆形的形式。
除绘画本身,头盔部分的内饰和零件都是手工重做的(内饰是意大利的小羊皮,手感极佳)。
车 身部分从油箱说起,景泰蓝做的云纹意味着“天外有天”,在天道之上还有超脱境界存在,这是很重要的构思,它意味着空间关系,在景泰蓝的云纹之上使用黄铜做 的“贪、嗔、痴”三毒,三毒念是烦恼的根源,也是不断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痴为三毒的根本,痴而生贪嗔,所以也会看到有的唐卡中蛇和鸽子从猪口中而出的。 当旋转油箱盖加油时,也就旋转了这三毒,旋转六道之轮回。粗糙的油箱盖表面也方便加油时旋转。全车的铜件都是手工很拙的雕的,保留了制作时的刀痕,后期也 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使其更加古朴。
上述的是油箱第一条分割线,第二条分割线是天道和阿修罗道交界处的云纹,贯穿整个油箱,云纹上方是众天人,云纹下方是修罗王和修罗众,整个云纹的颜色和景泰蓝相似,相互呼应。云中有天兵与阿修罗众交战,有莲花生婴。
之所以天道是昏暗无光的,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构思,在邮箱左侧,有一天女手捧太阳,太阳自是有光的,但修罗王罗睺的记载中提到过,“覆障,比日月之光”,所以在油箱左侧,下半身为蛇身,生有四手的罗睺伸出一手,手执太阳,障蔽其光。
天道主要人物:
从左至右分别为鬼子母、多闻天王、帝释天、增长天王、金刚密迹、辩才天女、飞天天女\
帝释天
本 为印度教之神,于古印度时,称因陀罗。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此类记载系印度 自吠陀以来,至佛教时代,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佛经上说,释尊下生时,他化现七宝金阶,让释尊从忉利天一级一级地下来。下来时,帝释天在释尊的 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为释尊引路。
多闻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为佛教护法之大神,四天尊王之一。传闻此尊王常去听 释尊 说大乘佛法,所以故称‘多闻’。其身穿甲胄,右手持慧伞(又称慧幡)左手握持神鼠——吐宝鼠。
增长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身像常见为青色,穿甲胄,手握慧剑。
鬼子母
又称为欢喜母、暴恶母或爱子母。原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护法二十诸天之一,专吃人间小孩,称之为“母夜叉”。被佛法教化后,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护法神。
金刚密迹
又 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的总头目。“夜叉”是梵文音译,又译为“药叉”,意思金刚密迹是“能啖鬼”、“捷疾 鬼”、“勇健”是印度神话中一种半神的小神灵。《大日疏经》卷一说:“西方谓夜叉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可了知,故旧翻或为密迹。若浅略明义,秘 密主即是夜叉王也。”“密迹”是因其能听到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辩才天女
她是一位示女性身相的智慧本尊。在印度教中,传统上她被认为是主神梵天的妻子。大乘佛教吸收了辩才天女的形象,将她作为文殊菩萨之明妃(明妃代表本体的智慧显现)其实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指的是双身的文殊,任何菩萨都有力量和智慧两种威势。而功能基本维持不变。
广目天王
中国大乘佛教僧众传云:“广目”,西尊王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三千大千世界,护持众生,故名广目尊天王。据于须弥山西方,西方广目尊天王普天身护法像在中国大乘寺庙中通常见到时尊身为红色,穿甲胄。尊手握一条螭龙(也有的地区称作赤索)。
长发鬼
阿修罗道主要人物
四大阿修罗王:
婆雅稚,意为勇健,是阿修罗与帝释天作战的前军统帅;
罗骞驮,意为吼声如雷,亦名宽肩,因其两肩宽阔,能使海水汹涌,啸吼如雷鸣;
毗摩质多罗,意为花环,其形有九头,每头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
罗睺,意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
四大修罗王都是从水中涌出,身上被海水围绕,修罗众人都赤裸着身体,面目狰狞,肤色为青色,红色,黑色,而天人都为暖白色或古铜色。
接下来说空滤,参考了藏传佛教中的曼陀罗,也叫坛城其中有一种是经文坛城的形式。经文是楞严咒,楞严咒是楞严经的主题,没有楞严咒就没有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也是最长的咒(2622字),佛经上说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
空滤部分描绘的是人道,我没有用具象来表现,而是将一切符号化,装饰化。人道的最重要的是佛缘殊胜,可以修行,则空滤中心的铜件上刻着梵文的修行,僧人也是在表达这个意思,僧人的脸上我没有加上五官,它更是一种符号。
皮座上用雕花的方式做的畜生道,畜生道在植鞣革(牛皮)呈现,也是畜生道苦的理解,生时遭受奴役,死后肉为人食,皮还要剥下来让人坐在身下。工作是最近养了条小狗,深深感觉到畜生的可怜,愚蠢无明,眼神中其实蛮通人性的,像一个前世犯过罪的灵魂可怜的望着你。
“无 明”是畜生道最悲惨的事了,见不到世间的真相,也是“贪嗔”的根源,一切痛苦其实都产生于无明,其中《杂阿含经》对“无明”的描述十分到位,佛陀说:“一 切痛苦都产生于无明,人由于无知而产生了偏见与固执,苦也就由此产生了。”佛陀说:“什么是无明呢?不知过去、未来,不知过去与未来的关系;不知内、外, 不知内与外的关连;不知行为、后果,不知行为与后果的关连;不知佛、法、僧,不知终止苦的方法;不知苦、集、灭、道,不知止息痛苦的实践;不知因和因所引 起的后续一切……不知善、恶、有罪、无罪、习常或不平常;不知好、坏、污、净的分别缘起全都不知。对于六种感官所引发的后果没有如实知。对于每一个发生缘 起而引起的自我、痛苦、渴望、爱欲的原因不知、不见、或只知其一不能全部洞然明白,这些痴暗、无明、大冥,就叫做无明。”
于是“无明”自是畜生道中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山羊的眼睛将它简化,用来象征“无明”周围用莲花包裹,寓意是佛在普度畜生道众生。
皮座的造型 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前后座连接部分垫高了四公分,重新做的板,使其更加干练,参考马鞍的造型,这种马鞍座造型风格之后可能会延续下去,更复杂,多层次。
另 外便是雕花部分,前半部分雕花是围绕自然界相互厮杀,弱肉强食,后半部分则是人类对牲畜进行奴役的场景。雕花风格更偏向于石刻,在坚硬的表面划出有力量的 线条。雕花掉了两遍,第一遍中出现了些问题,最终成品是重新下料的,再次制作的。颜色深沉,发红棕色,造型古朴硬朗,且从实用性讲,席纹的设计也是为了增 大摩擦力,骑行舒适。
前泥瓦画的是饿鬼道,饿鬼道 只 选择了其中一个场景来描绘,即:女性饿鬼一胎会生出很多胎儿,然饿鬼母性极强,却又无法给予孩子食物,受极度的精神折磨。一群饿鬼发现突如其来的婴儿,争 先去抢食,可一张开口就突出火焰,将食物烧成灰烬,终不得食。其中又有一饿鬼在强奸生育中的母亲,刚育出的婴儿受着火焰的焚烧,然业报不尽,虽百千万岁, 终不能死。
饿鬼分外障,内障,无障鬼,福报不同又分为饿鬼和弊鬼,在经典里所提到的饿鬼,多是镇日汲汲于饮食,但是却饱受求不得苦,不是遇水成火,就是喉细无法咽食。据《瑜伽师地论》所载,饿鬼在饮食上会受到三种障碍1.外障:此类饿鬼因为常受饥渴,所以发乱面黑,形容枯槁,唇口干焦,只能以舌舐口,虽然四处奔走求食,所见的池水却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用。2.内障:此类饿鬼咽细如针,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使得到食物,却因喉细而不能吞咽。3.无障:此类饿鬼饮食虽没有障碍,但是不论所受食物为何,皆会燃烧成火,仍受饥渴大苦。
饿鬼在吞食婴儿
车盖便是地狱,地狱道在后泥瓦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孤独地狱。在露出部分的中心是狱帝主,也就是阎罗王,这个人物形象参考了一幅唐卡。后泥瓦的黑色面积相较于其他部件更大,采用黑色,金色为主体,加上冰冷白色和红色营造对地狱的理解。
地狱是毫无喜乐之地。
阳体狱帝主(阎罗王)
根据经典,地狱可分四大类:1.八大地狱:八大地狱是此道的最根本,到处充满火焰,所以也叫做「八热地狱」,与基督教所说的「永火」相近。最底层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阿鼻地狱,亦即无间地狱。2.游增地狱:八热地狱的每一热地狱都有四门,每门又有四小地狱,总共一百二十八地狱。凡是从八热地狱出来的众生,要一一游历此处受苦,所以称为「游增」。3.八寒地狱:极为寒冷,此处众生经常因寒冷而悲号,身体也为之冻得变色。4.孤独地狱:这是在人间的山间,江边等,过着孤独、非人的生活,可说是人间地狱。总计八热、八寒、游增、孤独,地狱共有十八处。
另外左侧尾灯是八热地狱的火焰纹,右侧尾灯是八寒地狱的冰霜。
由于没用暗房拍摄,也没有经过多少后期处理,有些瑕疵,泥点请各位多包涵。以上将六道轮回的主要内容基本概括了一遍,很多细节也不是只言片语就说得清楚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看完整篇文字已是十分不易的。